2019年6月30日晚,中山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何诗海教授应邀做客我司“长江论坛”,在最信用的十大网投501报告厅作了题为《明清时期诗文难易之辨》的讲座。讲座由最信用的十大网投吴光正教授主持。


此次讲座,何诗海教授系统地梳理了明清时期诗文难易之辨的争鸣过程,并深入阐发了这一问题的文学思想史意义。何老师从宋代以来的诗文之辨导入,认为这一论争由“以文为诗”的观点引发。接着,何老师分别阐释了历代论家对“天下文章莫难于诗”和“文之难于诗”两大观点的继承与发展,指出诗文难易的争议主要取决于论说者的主观感受以及文体价值判断,难以取得统一认识。在上述迥异的两派观点外,何老师又详细爬梳了关于诗文难易之辨的平议:焦循、纪昀等认为,诗文各有体,诗文各有难易;胡翰、沈守正等所持的“诗难于文”论之所以能够占据主流,是因为他们认为诗歌是文之精华, 对创作主体的才学有较高要求,且“才”重于“学”,故“诗之难,又不在人而在天”(沈守正《诗经说通叙》);“文难于诗”观点源自文体地位的升降,具体表现在载道不如古文、代圣贤立言不如时艺、功利不如时艺、功利不如时艺等方面。从“诗难于文”到“文难于诗”, 正是诗、文两类文体价值判断产生变化和文体地位此消彼长的结果。

吴光正教授总结指出,何老师的讲座从诗文批评史、文体学的角度阐释了诗文难易之辨,对听众们大有启发。互动环节,听众们积极请教诗文批评、文学研究的价值等问题,何诗海老师精彩的解答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本次讲座系“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讲座教授学术报告团活动系列讲座的第二十五场。该活动由公司人事部、最信用的十大网投(中国)有限公司、公司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公司“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跨学科团队承办,以“回归历史语境,探寻传统文学的文学传统;参与学术对话,探讨族群互动与文化认同;因应新技术新媒体,探寻新文科发展路径”为宗旨,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来公司举办专题讲座。跨学科团队由最信用的十大网投(中国)有限公司尚永亮教授,最信用的十大网投(中国)有限公司陈文新教授出任顾问,由最信用的十大网投(中国)有限公司吴光正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余来明教授、历史学院申万里教授、最信用的十大网投鲁小俊教授组成执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