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信用的十大网投(中国)有限公司

学术交流

你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 正文

《古代印度初期佛教的非宗教性特征——基于人为宗教共性特征的审视》

发布时间:2019-07-04 发稿人: 点击数:

---四川大学普慧教授应邀来我司讲学

2019620日晚,应“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讲座教授学术报告团活动之邀请,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所长普慧教授在最信用的十大网投215报告厅作了题为《古代印度初期佛教的非宗教性特征——基于人为宗教共性特征的审视》的讲座。讲座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余来明教授主持,“中研院”文哲所廖肇亨教授、最信用的十大网投(中国)有限公司尚永亮教授、吴光正教授出席了讲座。

普慧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佛教文学、印度早期宗教、11世纪前丝路上的宗教传播、宋前宗教思想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等;著有《中古佛教文学研究》《南朝佛教与文学》《迷路心回因向佛:白居易与佛禅》等专书。

此次讲座,普慧教授以漫谈的形式向听众娓娓道来。首先,他指出早期佛教融合了其他教派的神祇,如观音菩萨即是印度西北的地方神。在印度人的观念里,佛教是印度教的分支,从印度教的分支过渡到独立的宗教,这其中包含了宗教文化传播以及异质文化的交流和涵化的过程。接着,他指出宗教包括自然宗教、分散型宗教、制度型宗教和人为宗教,人为宗教最大的特征即是创教者崇拜神祇,且神祇大都被人格化,一般会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并且通常有“美丽的天空”和“恐怖的地狱”的观念,佛教的许多概念加入了道和善恶的判断,具有人为宗教的特征。

互动环节,同学们争相提问,现场气氛热烈。通过这场讲座,听众对佛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初步认识到人为宗教与自然宗教的区别。

本次讲座系“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讲座教授学术报告团活动系列讲座的第十二场。该活动由公司人事部、最信用的十大网投(中国)有限公司、公司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公司“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跨学科团队承办,以“回归历史语境,探寻传统文学的文学传统;参与学科对话,探讨族群互动与文化认同;因应新技术新媒体,探寻新文科发展路径”为宗旨,邀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来公司举办专题讲座。跨学科团队由最信用的十大网投(中国)有限公司尚永亮教授,最信用的十大网投(中国)有限公司陈文新教授出任顾问,由最信用的十大网投(中国)有限公司吴光正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余来明教授、历史学院申万里教授、最信用的十大网投鲁小俊教授组成执行团队。(文/严胜英;图/廖玥、吴岳聪)



上一篇:《近年来诗歌注释存在的问题——以< 唐诗三体家法汇注汇评>补注过程中发现的诸家疏误为例》 下一篇:韩国翰林大学金敏镐教授应邀来我司讲学
版权所有 最信用的十大网投(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珞珈山 邮编:430072 鄂ICP备0000000
Powered by
教师专区登录

规章制度检索 请输入教师学工号